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课程 > 《《文始•道德经》》 > 发刊词1| 文始道与三道、三术说
  1. 《文始•道德经》(160课时)

    1. 图文
      《文始版•道德经》大纲
      免费试听
    2. 音频
      发刊词1| 文始道与三道、三术说
      免费试听
    3. 音频
      发刊词2| 我们对《道德经》有哪些误解
      免费试听
    4. 音频
      第一章(1)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免费试听
    5. 音频
      第一章(2)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6. 音频
      第一章(3)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7. 图文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8. 音频
      第三章(1)不上贤,使民不争。看似愚民手段,实为福民济世之大计
    9. 音频
      第三章(2)不上贤,使民不争。看似愚民手段,实为福民济世之大计
    10. 音频
      第四章(1)道,冲而用之:“象帝之先”,到底什么是“象帝”?
      免费试听
    11. 音频
      第四章(2)道,冲而用之:“象帝之先”,到底什么是“象帝”?
    12. 音频
      第五章(1):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13. 音频
      第五章(2):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14. 音频
      第五章(3):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15. 音频
      第五章(4):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16. 音频
      第五章(5):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17. 音频
      第六章 谷[yù],神,不死:道,能知其本末隐微,方能尽用其妙
    18. 图文
      第七章: 天长地久
    19. 音频
      第八章(1) 上善若水:善恶没有绝对标准,何为真善、何为真恶?
    20. 音频
      第八章(2) 上善若水:善恶没有绝对标准,何为真善、何为真恶?
    21. 音频
      第九章(1)示而浩之:做事,不能太过;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22. 音频
      第九章(2)示而浩之:做事,不能太过;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23. 图文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免费试听
    24. 图文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亡有,车之用也。
    25. 图文
      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眵;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26. 图文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
    27. 音频
      第十四章(1)视之而弗见:老子说,把这三种方法糅合为一,就能入道。你敢信吗?
    28. 音频
      第十四章(2)视之而弗见:老子说,把这三种方法糅合为一,就能入道。你敢信吗?
      免费试听
    29. 音频
      第十五章(1)上古之善为士者。高人并非不可比肩。要为“高人”,得知道方法
    30. 音频
      第十五章(2)上古之善为士者。高人并非不可比肩。要为“高人”,得知道方法
    31. 音频
      第十六章(1)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32. 音频
      第十六章(2)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33. 音频
      第十六章(3)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34. 音频
      第十六章(4)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35. 音频
      第十六章(5)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36. 音频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免费试听
    37. 视频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视频一版
      免费试听
    38. 视频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视频二版
      免费试听
    39. 图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智、有之
    40. 图文
      第十八章:故大道废,安有仁义?
    41. 音频
      第十九章(1)绝知弃辩:第十七章(太、上)简述
    42. 音频
      第十九章(2)绝知弃辩:第十八章(大道废)简述
    43. 音频
      第十九章(3)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44. 音频
      第十九章(4)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45. 音频
      第十九章(5)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46. 图文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47. 音频
      第二十章(1):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俗人蔡蔡,我独闷闷”,为何不是“察察”?“蔡蔡”何意思?
    48. 图文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于物,唯茫、唯沕。
    49. 音频
      第二十二章(1):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50. 音频
      第二十二章(2):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51. 音频
      第二十二章(3):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52. 音频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53. 音频
      第二十四章(1):炊者不立
    54. 音频
      第二十四章(2):炊者不立
    55. 音频
      第二十五章(1) 有物䖵成:人都是有姓名的,那么“道”呢?姓什么?叫什么?
    56. 音频
      第二十五章(2) 有物䖵成:人都是有姓名的,那么“道”呢?姓什么?叫什么?
    57. 图文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58. 音频
      第二十七章(1)善行者亡辙迹:为什么看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老子怎么说
    59. 音频
      第二十七章(2)善行者亡辙迹:为什么看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老子怎么说
    60. 图文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61. 音频
      第二十九章(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
    62. 音频
      第二十九章(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
    63. 音频
      第三十章(1):以术佐人主
    64. 音频
      第三十章(2):以术佐人主
    65. 图文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凥。
    66. 音频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道,有三个特点。你知道吗?
    67. 视频
      第三十三章(1)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免费试听
    68. 视频
      第三十三章(2)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69. 音频
      第三十三章(3)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70. 音频
      第三十四章(1):术,汎汎!
    71. 音频
      第三十四章(2):术,汎汎!
    72. 音频
      第三十五章(1)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73. 音频
      第三十五章(2)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74. 音频
      第三十五章(3)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75. 音频
      第三十六章(1):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76. 音频
      第三十六章(2):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77. 音频
      第三十七章(1):术恒无为也
    78. 音频
      第三十七章(2):术恒无为也
    79. 图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0. 图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81. 图文
      ​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
    82. 音频
      第四十一章(1)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免费试听
    83. 音频
      第四十一章(2)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84. 音频
      第四十一章(3)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85. 音频
      第四十一章(4)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86. 音频
      第四十一章(5)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87. 图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88. 图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89. 图文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90. 图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91. 图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92. 图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93. 图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
    94. 图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
    95. 图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96. 图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
    97. 图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98. 图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99. 音频
      第五十四章(1):善建者不把
    100. 音频
      第五十四章(2):善建者不把
    101. 音频
      第五十五章(1)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2. 音频
      第五十五章(2)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3. 音频
      第五十五章(3)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4. 音频
      第五十五章(4)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5. 音频
      第五十五章(5)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6. 音频
      第五十五章(6)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107. 图文
      第五十六章:知之者弗言,言知者弗知。
    108. 音频
      第五十七章(1):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109. 音频
      第五十七章(2):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110. 音频
      第五十七章(3):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111. 音频
      第五十八章(1):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112. 音频
      第五十八章(2):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113. 音频
      第五十八章(3):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114. 图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115. 音频
      第六十章(1):治大国若烹小鲜
    116. 音频
      第六十章(2):治大国若烹小鲜
    117. 音频
      第六十章(3):治大国若烹小鲜
    118. 音频
      第六十一章(1):大邦者下流也
    119. 音频
      第六十一章(2):大邦者下流也
    120. 音频
      第六十一章(3):大邦者下流也
    121. 图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
    122. 音频
      第六十三章(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23. 音频
      第六十三章(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24. 图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脃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
    125. 音频
      第六十五章(1):古之善为术者
    126. 音频
      第六十五章(2):古之善为术者
    127. 音频
      第六十六章(1):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
    128. 音频
      第六十六章(2):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
    129. 音频
      第六十七章(1):小邦,寡民
    130. 音频
      第六十七章(2):小邦,寡民
    131. 音频
      第六十七章(3):小邦,寡民
    132. 音频
      第六十七章(4):小邦,寡民
    133. 音频
      第六十七章(5):小邦,寡民
    134. 音频
      第六十八章:用兵有言
    135. 音频
      第六十九章(1):勇于敢则杀
    136. 音频
      第六十九章(2):勇于敢则杀
    137. 音频
      第六十九章(3):勇于敢则杀
    138. 音频
      第七十章(1):故善为士者不武
    139. 音频
      第七十章(2):故善为士者不武
    140. 图文
      第七十一章:若民不畏嵔,则天威将至矣。
    141. 图文
      第七十二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142. 图文
      第七十三章:人之所以饥也,以其上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饑。
    143. 音频
      第七十四章(1)人之生也柔弱:你知道什么样的木头会被烧掉吗?人若如此,死期不远。
    144. 音频
      第七十四章(2)人之生也柔弱:你知道什么样的木头会被烧掉吗?人若如此,死期不远。
    145. 音频
      第七十五章(1):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146. 音频
      第七十五章(2):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147. 音频
      第七十五章(3):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148. 音频
      第七十六章(1):和大怨
    149. 音频
      第七十六章(2):和大怨
    150. 音频
      第七十七章(1)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151. 音频
      第七十七章(2)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152. 音频
      第七十七章(3)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153. 图文
      第七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154. 图文
      第七十九章:知不知,尚矣。
    155. 图文
      第八十章:天下皆谓我大,曰不肖。
    156. 图文
      第八十一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157. 音频
      编外话题一(1):儒墨之善
    158. 音频
      编外话题一(2):儒墨之善
    159. 音频
      编外话题一(3):儒墨之善
    160. 图文
      附录:《文始·阴符经》整理

《文始•道德经》 ¥99.00

1368人已学习 好评度 100%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右上角进行分享

详情

目录

评价(11)

【章节详情】

《文始·道德经》

 

前言(一)

 

各位听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始·道德经》节目。《道德经》我们都比较熟悉了,那么《文始·道德经》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她呢?学习她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在这里,有必要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文始道的一些相关内容。

 

,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先秦诸子百家无一不在围绕一个“道”字来展开自己的学术体系。文始道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历代都有“文始最高,少阳最大”的说法,有人说文始道最高,是高在其内丹修炼方面,其实不仅仅如此。其哲学思想体系,更有独到之处,有“帝王师学”的自称。那位说,文始道思想能当得起这个“帝王师学”称谓吗?咱们不妨简单介绍一下文始道文化的哲学思想体系,您先大略了解了解。

文始道文化推崇三部经典:《道德经》《关尹子》《黄帝阴符经》。这代表了文始道文化思想架构里的“三道”和“三术”说。

 

下面咱们分别来说一下:

(一)、三道说

文始道文化把道分为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就是周易里的乾道,讲究的是“自强不息”,应该努力奋斗、应该积极进取、应该当仁不让等等。

地道,就是周易里的坤道,讲究的是“厚德载物”,要隐忍退让、要低调、要无为、要不争等等。

人道,就是要兼容乾坤二道、相机而用、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势而为,该无为时无为、该有为时有为;该争时争、该不争时不争。已经身居高位、功成名就的,那你就要懂得低调、懂得功成身退、懂得过犹不及这些道理。目前还不行的,少名没利、身无长物的,那怎么办?奋斗啊!不能怨天尤人,消极认命。文始道的核心理念“周行妥善”,就是把你觉得最为妥当的行动方案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而达到满意的结果。

 

(二)、三术说:

所谓“法天象地、圣人则之而用”,有三道,相应的就有三术,即阳术、阴术、和术。术,是从道悟出的言行指导方略。道家思想由此而分为三大块:《黄帝书》《老子》《关尹子》

 

1、阳术

《黄帝》书类目其实是非常繁多的,但是大多都失传了。最能代表阳术思想的是《阴符经》。大家不要一看阴符二字就想当然的以为,内容是讲阴术的。恰恰相反,他是讲阳术的,是讲给阴性人来听的术。什么是阴性人呢?就是不行的人、地位低下且还消极认命的人。《阴符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字,“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那么“五贼”是个什么意思呢?要明白五贼的意思,首先得明白“贼”字是什么意思。

“贼”与“则”是同源字,贼是字又加了个字,表示武力辅助下的规则。由此,的意思就表示非正常的、反规则的、不顺其自然的、不逆来顺受的、可以暴力反抗和夺取的、不因循守旧的、不按套路出牌的等等这些个规则。

明白了“贼”字的意思,“五贼”又是什么意思呢?五贼就代表了五种反自然规则。这五种反自然规则,古人一般用五行的生克来表述。五行的正生克关系,叫做“五德”;五行的反生克关系就叫做“五贼”了。五行的正生克关系,我们都知道,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五贼”所指的五行反生反克关系,就是“火生木、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以及“木克金、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在文始道文化里,顺生克关系叫“凡五行”,逆生克关系叫“真五行”。凡五行的凡字是“平凡”的“凡”,真五行的“真”字呢,是“真假”的“真”。

 

天道自然规则,除了我们任何人都能看到的、显而易见的那些个规则外,还有一些隐微的反规则,那就需要慧眼去发现了。你如果看懂了,那你就会变强大,就能“施行于天”。作为社会的底层,你不奋斗,永远什么都不是。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批社会精英们看懂了《黄帝》的“五贼”之说,能够解放思想,不被枷锁所束缚,进而加以奋斗而最终成功。那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

 

2、阴术

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你已经官高爵显、功成名就了,如果还用《黄帝》“五贼”说来指导言行,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那怎么办?老子《道德经》又告诉了人们另一番道理,无为、不争、功成身退等等。如果说《阴符经》霸气满满的话,那么《道德经》就显得唯唯诺诺了。但这是强者的低调、不是弱者的自卑。是要求成功者必须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低调、隐忍、退让是基本素质,否则物极必反、祸患就不远了。

 

《黄帝》既然叫《阴符经》,是不是《老子》就该叫《阳符经》了呢?还真是。《道德经》在文始道文化里的确又叫《阳符经》,是讲给那些阳气过重的人听的。什么是阳气过重的人,就是那些个成功者,或者说是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有突出长处者。因为在某方面有能力,有实力、有地位,难免会恃才放旷、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就是阳气过盛的表现。

那怎么办?那就该在自省、自知、自明基础上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预谋地去无为、去不争和去退让。这就是老子《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要我们消极地无为、不争、退让。无为、不争、退让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立于不败之地了,并且还是能天长地久、长生久视的那种。如何做到?这就需要方法和手段了,就是术。

 

在文始道版本的《道德经》里,多处提到“”字。比如“以术佐人主,不欲以兵强于天下”、“保此术者不欲”等等,这与竹简本的《道德经》是相同的。在竹简《道德经》里也是多处出现了“术”字,且与“”字写法明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很可惜,我们能看到的竹简本《道德经》的整理版里,那个“术”字,无一例外都被改成了“道”字。

 

如果说《黄帝》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字的话,那么,《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字“”字。“”的本义是能够解开非常难解的绳疙瘩,尤其是那种非常细小、细微的线疙瘩。这一般需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看得清,所以玄妙的“”字又与眇一目的“”字相通。这个眇一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表示一阴一阳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只有用阴阳相对的辩证法,才能把问题看清楚、看透彻,才能活成个明白人。这样,我们即便是山野村夫、渔樵耕读,身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那些社会高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也能够明白其可能的出发点和目的,进而还能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可以说,历史上这类人很多,他们虽然隐居乡野,但不耽误他们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这样,世事洞明,自然就能人情练达。有些事,我们可以做不到,但是不能想不到。做不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善良仁慈,如果想不到,那就是愚昧了。

所以,这个“妙”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辩证、透彻而精准地看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纲挈领、游刃有余、干净利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和术

讲了三术中的阳术、阴术,我们再来看“和术”。

 

我们都知道,乾道主阳刚,如果太过,则容易贪心激进,滋肆妄为。坤道主阴柔,如果太过,则懈怠消极,矫揉造作。也就是说,过刚有害,过柔同样有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出众之处,这就是我们的乾阳一面;同样,任何人也都有其缺点和短板,没有谁是全能的,这就是我们坤阴的一面。列子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帝王至高无上,但他未必就是武术冠军。帝王之所以能够至高无上,是因为他懂得用自己的优势来换取他人的帮助,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阴阳互补。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强,而你恰恰又能在该方面能够谦虚、退让和分享,你的谦虚退让乃至分享,都是对于他人的一种馈赠,哪怕给予他人的不是物质利益,而只是礼仪上的尊重或者是心里的安慰,这也会换来他人对于你的认同、支持和扶助。这样,你原本不行的地方,也就变得强大了。懂得阴阳交换,就是帝王虽然不是武术冠军却能够驱使武术冠军为自己效命的方法和原因。

 

所以,学习道家文化,你会不自觉地时刻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调整自己的日常言行。这样,行为处事就会做到“周行妥善”。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势而为,不愚善、不偏激、不一根筋儿,该咋办咋办,把事情做得对人对己都有交代,这就是“周行妥善”。

 

所以,除阴阳二术之外,文始道文化还讲一种“和术”,之于政治建设,那就是文治武功并重、刑罚仁义兼用。之于我们日常生活,那就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种思想体系以《关尹子》为代表。《关尹子》的核心思想在一个“”字。兼修乾坤二道、并用阴阳二术,法天象地、识贼知妙,而后夺天地之造化、窃阴阳之机变,把天道自然里的阴阳互换、互补的理论要变成日常可操作的言行、并不屈不挠地付诸实施。

 

比如,夏天没有冰、冬天不打雷、枯木不能开花,面对这些个天地自然规律我们作为人又能怎么办?关尹子说,很简单呀,好办!只要掌握了阴阳互换、互补的方法,就一切皆有可能。“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天地)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五行回环不已……流转造化……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枯木能华”。什么意思呢?自然无非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找一口锅或者一只碗、要么一个痰盂儿也行,把五种元素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倒进去,再按照阴阳互换、互补的规律进行相应的一番操作,不要说万物,就是模拟再“建”一个天地系统又如何,照样办得到!像什么“冬起雷、夏造冰、枯木能华”这些个都是小菜儿一碟。

 

那位说,这都是想象吧,真能实现吗?其他且不说,就“夏造冰”这一点,在西汉《淮南万毕术》里就有记载,是通过物理降温降压的方式在夏天造冰的。稍晚的宋代苏轼苏东坡在其著作《物类相感志》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夏月热汤入井成冰”。直到现在冰箱的出现,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了,“夏造冰”这种原来的神奇,现在也司空见惯了。更有宇宙空间站的建立,在里面还做生物生态系统实验,这不就是在模拟再建一个天地系统吗?可见关尹子根据自然天道之理做出的预见是有先见之明的。

 

看到没?道家是最具科学实验精神和践行精神的,不管他们在历史上取得没取得多大的实际成就,但他们这种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是没错的。上古神话,诸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虽然是传说故事,但很有可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投影,反映的就是上古人们战天斗地的不屈思想和改造自然的践行精神。相比较而言,西方上古文明里的传说却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可见中西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一个是改天换地、一个是逃跑主义。

 

《黄帝》适合特别弱者以自强,《老子》适合特别强者以退让,可以说都是偏于阴阳一端的思想。而《关尹子》则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思想,适合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社会中层人员来学习。他侧重于教导人们把看似高大上的思想变成切实可行的日常行为。进可以治国平世,退可以齐家修身,外可以功成名就、内可以超凡成真。

 

不过,如果不能先深切领悟《黄帝》和《老子》的阴阳二术,那么《关尹子》的和术也就变得不可捉摸、无所适从了。


【课程详情】

【内容简介】

本课所讲之《道德经》版本,乃是文始道传承的版本。与通行本和帛书本都略有不同。

课程持续更新,修改,文始道平台上的旧版本将被新版本覆盖

形式上,会自动从纯文本版,升级到目前的音频版(目前部分是音频版,陆续制作中)(比如55章之前是1节文字版,目前子弗山人老师和九十多岁师兄讨论后,大量拓展,变为6节音频课),以及以后的视频版(部分章节已经是视频版)

购天书道德经免费开通本课程

课程预估总共不低于150节,节节精彩


鲜为人知拨乱反正(头图).png

课程收获 + 助您 .png板块一.png

板块二.png

板块三.png

板块四.png

《文始•道德经》[160课时]

【免费试听】 《文始版•道德经》大纲

【免费试听】 发刊词1| 文始道与三道、三术说

【免费试听】 发刊词2| 我们对《道德经》有哪些误解

【免费试听】 第一章(1)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第一章(2)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第一章(3)道可道:把握大方向,忽略细节的纠缠。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1)不上贤,使民不争。看似愚民手段,实为福民济世之大计

第三章(2)不上贤,使民不争。看似愚民手段,实为福民济世之大计

【免费试听】 第四章(1)道,冲而用之:“象帝之先”,到底什么是“象帝”?

第四章(2)道,冲而用之:“象帝之先”,到底什么是“象帝”?

第五章(1):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第五章(2):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第五章(3):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第五章(4):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第五章(5):天地不仁:“天罗地网”一词竟然源于《道德经》?

第六章 谷[yù],神,不死:道,能知其本末隐微,方能尽用其妙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1) 上善若水:善恶没有绝对标准,何为真善、何为真恶?

第八章(2) 上善若水:善恶没有绝对标准,何为真善、何为真恶?

第九章(1)示而浩之:做事,不能太过;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第九章(2)示而浩之:做事,不能太过;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免费试听】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亡有,车之用也。

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眵;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

第十四章(1)视之而弗见:老子说,把这三种方法糅合为一,就能入道。你敢信吗?

【免费试听】 第十四章(2)视之而弗见:老子说,把这三种方法糅合为一,就能入道。你敢信吗?

第十五章(1)上古之善为士者。高人并非不可比肩。要为“高人”,得知道方法

第十五章(2)上古之善为士者。高人并非不可比肩。要为“高人”,得知道方法

第十六章(1)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第十六章(2)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第十六章(3)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第十六章(4)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第十六章(5)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免费试听】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

【免费试听】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视频一版

【免费试听】 第十六章(6)至虚恒也:老子要我们“明情”,而非佛家要我们“断情”,你怎么看?视频二版

第十七章:太,上。下,智、有之

第十八章:故大道废,安有仁义?

第十九章(1)绝知弃辩:第十七章(太、上)简述

第十九章(2)绝知弃辩:第十八章(大道废)简述

第十九章(3)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第十九章(4)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第十九章(5)绝知弃辩:“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独创的吗?源头竟然在老子这里。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第二十章(1):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俗人蔡蔡,我独闷闷”,为何不是“察察”?“蔡蔡”何意思?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于物,唯茫、唯沕。

第二十二章(1):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第二十二章(2):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第二十二章(3):曲则全,枉则定 基督教“牧羊人”之说,这里竟然也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1):炊者不立

第二十四章(2):炊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1) 有物䖵成:人都是有姓名的,那么“道”呢?姓什么?叫什么?

第二十五章(2) 有物䖵成:人都是有姓名的,那么“道”呢?姓什么?叫什么?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1)善行者亡辙迹:为什么看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老子怎么说

第二十七章(2)善行者亡辙迹:为什么看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老子怎么说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第二十九章(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

第二十九章(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

第三十章(1):以术佐人主

第三十章(2):以术佐人主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凥。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道,有三个特点。你知道吗?

【免费试听】 第三十三章(1)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第三十三章(2)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第三十三章(3) 知人者智也:什么叫久?什么叫寿?看老子怎么定义

第三十四章(1):术,汎汎!

第三十四章(2):术,汎汎!

第三十五章(1)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第三十五章(2)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第三十五章(3)执大象:道之用,术也;术之用,适可而止

第三十六章(1):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第三十六章(2):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第三十七章(1):术恒无为也

第三十七章(2):术恒无为也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

【免费试听】 第四十一章(1)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第四十一章(2)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第四十一章(3)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第四十一章(4)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第四十一章(5) 返也者,道之僮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怎么算负阴,怎么算抱阳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

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第五十四章(1):善建者不把

第五十四章(2):善建者不把

第五十五章(1)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五章(2)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五章(3)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五章(4)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五章(5)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五章(6)酓[yǎn]德之厚者: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吉祥、强大的人。

第五十六章:知之者弗言,言知者弗知。

第五十七章(1):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2):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3):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1):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第五十八章(2):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第五十八章(3):其政阍阍,其民偆偆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六十章(1):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2):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3):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1):大邦者下流也

第六十一章(2):大邦者下流也

第六十一章(3):大邦者下流也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

第六十三章(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六十三章(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脃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

第六十五章(1):古之善为术者

第六十五章(2):古之善为术者

第六十六章(1):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

第六十六章(2):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1):小邦,寡民

第六十七章(2):小邦,寡民

第六十七章(3):小邦,寡民

第六十七章(4):小邦,寡民

第六十七章(5):小邦,寡民

第六十八章:用兵有言

第六十九章(1):勇于敢则杀

第六十九章(2):勇于敢则杀

第六十九章(3):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章(1):故善为士者不武

第七十章(2):故善为士者不武

第七十一章:若民不畏嵔,则天威将至矣。

第七十二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第七十三章:人之所以饥也,以其上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饑。

第七十四章(1)人之生也柔弱:你知道什么样的木头会被烧掉吗?人若如此,死期不远。

第七十四章(2)人之生也柔弱:你知道什么样的木头会被烧掉吗?人若如此,死期不远。

第七十五章(1):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第七十五章(2):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第七十五章(3):天下莫柔弱于水:如何收买人心?套路有千万,说到底无非也就这两招。

第七十六章(1):和大怨

第七十六章(2):和大怨

第七十七章(1)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第七十七章(2)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第七十七章(3)天下之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

第七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第七十九章:知不知,尚矣。

第八十章:天下皆谓我大,曰不肖。

第八十一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编外话题一(1):儒墨之善

编外话题一(2):儒墨之善

编外话题一(3):儒墨之善

附录:《文始·阴符经》整理

综合
好评
100%
  • 综合评分4.91
  • 内容实用4.91
  • 通俗易懂4.82

子弗山人 总共43个课程

子弗山人,文始道符玺传人。

电话:400-022-0068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1030858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022-0068

公众号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