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本来打算今天把节目做完传上平台,但是因为琐事难遣,今天没有完成任务,在此致歉。先把文字版发给大家看看,随后视频再上传。期望理解。谢谢!
今天咱们开讲文始道法入门儿。分两部分:作功和修行。我们先看第一部分:作功。
一,作功。
作功,就是修功法。静态的跪坐采气儿和动态的百踊(磕百头)。在今后这100天左右的时间里,咱们逐步展开,手把手分享,与大家同修共进。
今天咱们重点讲一下,最最基础的跪坐要领和基本的采气儿方法。
看这个图:
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坐姿。我们下面逐步从手、脚、身体、头颈、眼睛、意念等等角度详细解读一下。
(1),我们先来看腿脚部分。
这种坐姿,准确的名字叫“安坐”,脚背着地,屁股左右两个凹槽,正好坐在两个脚后跟上,非常安稳舒适,是古代一种非常放松休闲的坐姿,一般是家居独处或宴饮会客,休息放松的一种坐姿。“安坐”是与“危坐”相对。危坐,如图,就是脚尖点地。这种姿势相对正式的坐姿,比较礼仪化,待人接物时的正规坐姿,所谓的“正襟危坐”,就是这个概念。修法是不用这种“危坐”姿势的,而用“安坐”。
男性跪坐时,两腿不能夹太紧,不能让阴部有挤压感,以舒适为度。但也不能太开,太开则气散。一般以一拳间隙为度,因人而宜,自行把握。女性可以适当并拢些,也要以舒适为度。
再看两脚:有两种姿势。
一是相并(如图):虚虚并拢,不要用力并拢,也可以稍微有些间距,松静自然就好。
二是相交(如图):男性是右脚大脚趾,压左脚大脚趾;女性相反。
也有幅度大的,就是脚掌相交了。也可以,关键是自己舒适,至于采用哪些姿势,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觉得哪个舒适就用哪个。
(2),是手的部分。基本的有两种手型姿势:一,负阴抱阳;二,阴阳交爻。且对于男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先说“负阴抱阳”:
男性的负阴抱阳(如图):右拳虚握,左手掌虚抱右拳,两拇指相交,右拇指压左拇指。
女性的负阴抱阳(如图):与男性相反。是左拳虚握,右手掌虚抱左拳,两拇指相交,左拇指压右拇指。
再看“阴阳交爻”:
男性的阴阳交爻(如图):两手相交,右拇指压左拇指,其他指依次交叉。
女性的阴阳交爻(如图):与男性相反。两手相交,左拇指压右拇指,其他指依次交叉。
另有一个说法,女性可以采用男性的姿势。但男性不能采用女性的姿势。我个人认为,男性的姿势应该是标准的姿势,因为更符合人体阴阳气脉原理,无论男女都应该采用。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只是个搬运工,原封不动,把门内所传种种列举出来,大家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因人而宜采用就是了,不必强行去分别取舍。
(3)眼睛部分。
静坐时,眼睛一定要是闭着的,叫做“瞑目”,并不是像其他所说的“微合二目,留出一线光来”。留出一丝光来,那不叫“瞑目”。道家修法强调的是“瞑目存神”,只有在“瞑目”的基础上,才能“存神”。瞑目,就是闭眼;那么,存神是什么意思?在文始道思想里,意代表的是不可控制的思维,飘忽不定,对应的是“囟”,就是脑子的意思;而神呢?代表的是理智思维,是可以把控的。存神,就是把控意念的意思。神对应于人体,就是心,心脏的心。所谓心神一体,神藏于心。心,千万不能与脑代表的“意”混淆了。这个问题不再展开,大家可以参看我的知乎文章:孙悟空的五行属性是啥?
存神的另一些表述是“息心”、“心息”或“存息”等等。息,本意并不是指我们平常的呼吸,而是指胎儿的呼吸。我们的呼吸,是自己张口的呼吸,当需要呼气的时候,一定得呼气,当我们需要吸气的时候,就一定得吸气,是自身生理的需求。而胎儿不一样,胎儿的呼吸,是以母体的呼吸为呼吸的。也就是说,母体给他补充营养,他就吸收,母体给他排出废物,他就排出。假如把母体比喻成天地自然,而胎儿就是我们自己。那么,“息”就是以天地之呼吸,为自己之呼吸。
但是,这本来就具备的“胎息”功能,却随着离开母体降生,人类就失去了。怎么找回来呢?就是“息心”。也可以反过来说成“心息”,啥意思?心,代表理性思维,就是有意识地用理性思维去引导,就是修法,就是“导引术”,让人体逐渐找回原来在母体里面的这种“息”的功能。当我们达到那种不需要意念引导,自然而然就能合于天地之息的时候,就类似于忘掉了所有招式的“无招胜有招”武功最高境界了,就是“道”。关尹子所说:一息不存,道将来契。就是这个意思。
瞑目,是存神存息的保障。瞑目根本目的是排除视觉的干扰,更利于返观内视。有很多人拿佛像说事儿,你看佛像都是眼睛微合,都能看到眼珠儿,所以禅修就该微合二目、自己要能看到一丝光景,外人能看到眼珠儿。说实话,这真是无知且害人不浅!
有一句话叫做:睡眠是无意识的禅定,禅定是有意识的睡眠。这很有道理!就像睡觉,真正睡熟的人,眼睛自然就会微微睁开,外人就能看到他的眼珠儿,且还是缓慢转动的,这才是真正深层次睡眠的形体标志。凡是紧闭双眼的,那都是没有达到深层睡眠,再要么就是装睡、要么就是死人。
也就是说,你需要闭着眼睛入睡,进而进入浅层睡眠,这两个层次状态都是必须闭眼的生理要求;但等到真正达到深层次睡眠状态的时候,眼睛自然又会微微睁开,这也是人体自然的生理反映。总之一句话:闭眼,是入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生理环节。也是修法最最基础的要求。
睁着眼睛禅修,与睁着眼睛就能入睡,是同样的无知和可笑。
(4),头颈部分。
下巴微微内收,不能扬起或前伸。这其实是个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不是刻意的动作。只要你基本的导引意念正确,姿势自然就正确。那么什么是修法的基本导引意念呢?
(5),意念部分。
把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件衣架挂起的衣服。头部就是衣架的挂钩,双肩就是衣架的横梁。这个衣架的挂钩上拴着一根绳子,而这根绳子呢,直直向上通往天外的“道境”,下面连着身体的一些重要位置,比如舌头、牙齿、肛门、丹田等等。身体就是这样被吊起来的,像衣服那样自然下垂且轻盈自在。吊起你的力道,来源于天外,而不是你的身体。而身体反而因为地球的引力而下坠、下沉,每一个毛发,每一块皮肉,每一根筋骨,都在下沉下坠。身体就是在天地这两种力道对拉中,虚虚地存在。天的力道,向上拉的是人体的“意和神”,是轻盈上升的。而地的力道,向下拉的是人体的“魄和精”,是沉重下坠的。而三魂,就是呼和吸,以及呼吸间的停顿,上接“神意”,下连“精魄”。
当吸气时,有人就会在天外轻轻地拉动这根绳子。这时候,你的舌头就会被动地轻轻抵于上颚;牙齿会被动地轻轻咬合;腹部丹田就会被动地轻轻内收;肛门就会被动地轻轻收缩等等。其他器官却反而下沉。
呼吸停顿间隙的那么两三秒钟,要仔细体会这种感觉。
呼气时,天外的那个人轻轻松了松绳子,舌头也不再抵上颚了,牙齿也微微松开了,丹田也鼓起来了,肛门也放松了,一切器官都在沉降放松。但那根绳子并没有消失,只是松了劲儿了。
呼吸停顿间隙,要仔细体会这种肉体一切器官毛发都松静沉坠,但头顶那根儿绳子仍然在的感觉。
关键的关键是,这种提顶是外力在拉你,而不是你自身用力地去顶。而下沉,也不是用力地去下沉,而是像沙堆一样,因为地球的引力而自然坍塌。
如果这一切您都做得对,那么您的身体随着呼吸是微微一起一落的。行功日久,就会感觉呼吸好像是从脚趾或脚心或脚跟而起,沿两腿上行到尾椎,顺着脊柱到头顶这一路线,循环往复的。
(6),命门和尾椎。
这两点其实不应该专门提出要求,因为如果你提顶和沉降都做对了,这两处也自然就是对的。咱们简单描述一下。
在安坐状态下,天地这两种力量对拉,脊柱自然就会节节顺直贯通,这不是外形上的,而是内在的,即便外形是个罗锅儿,人家的内在脊柱未必不是贯通的。也就是说是内在的气脉,而不是外形,如果追求外形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但就正常人来说,脊柱应该是这样的。
命门处的脊柱弯曲是后塌的,尾椎骨是前勾的,如果有尾巴的话,尾巴向下绕个圈儿,从两腿间勾上来,尾巴尖正好插在了丹田处。
那位说,胸口是不是挺起呢?不是!当你的头顶被提起的时候,身体的自然反映是,脊背的肌肉向前合,有要扒开脊柱的意思。假如把人体比喻成一张纸,是以脊柱为中线向前对折成一个圆筒,在这个中线上穿上一根儿绳,上下拉,让这个筒儿上下竖直,力道是向前下方裹着的,就是这种感觉。武术上叫做含胸拔背,双肩抱拢。我再强调一下,这是内在的感觉,而不是形体的外形,如果你从形体的外形去做这种“含胸拔背”,那就本末倒置了。
咱们QQ群里的“一夫”师兄曾经提了个问题,问:尾椎骨受伤了,如何修法。咱们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文始道门修法姿势除了跪坐之外,还有“坐山法”和“弓静弦沉法”,以方便那些不能跪坐的人修法。
坐山法:就是坐在凳子上,两腿自然前伸或下垂,男性左脚压右脚,女性右脚压左脚(如图)。至于是自然下垂还是前伸,那要看你坐得高低了。坐的高那就自然下垂,坐得低,那就自然舒展前伸(如图)。但力求松静自然舒适,其他提顶呼吸意念手型姿势等要求不变。
弓静弦沉法:说白了,就是侧卧。中国的枕头远古就有,所以道法里的侧卧是要求枕枕头的。右侧身卧,右手枕在头下。太阳穴大概对着“灵道穴”,蝶囟大概对着手腕的“大陵穴”,而耳朵呢,大概对应的是脉门“寸关尺”。我说的是大概,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舒适度,不能为了对应穴位而对应,那反而偏执了。左手自然放于身体左侧上,两腿要别着,像那个坐山那样。吸气提顶的时候,要求不变。呼气下沉的时候,是身体的所有骨肉向床上坍塌,就像身体是一堆烂泥那样,往床上摊。呼吸的间隙的意念也不变。
这个姿势也可以用于快速入睡,在想象身体像一堆烂泥一样瘫软外,其他一切意念转变为聆听脉门的波动声音。一开始有人可能听不到,日久自然能够听到,听着这种声音入睡,会睡得特么深沉。
最后咱们顺便再说一下这种修法的原理。
所谓寒暑不侵,首要的还是人体对阴寒的抵御能力。而一个人快要冻死的时候,形象是这样的(如图)。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作功形体要求,其实就是这个姿势的放松版。
这种姿势为什么能够抵御寒冷呢?因为这个姿势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人体的能量转变为热量。人在极度寒冷的时候,自然就是这种姿势,会感觉到从脚到头顶,有一根热线贯穿。脊背的肌肉会用力前合,好像试图要把脊背扒开,这样就有利于督脉的通畅。两个脚背也是极力伸直,头顶也好像有什么力量从外面拉着一样等等感觉,这其实是人体在受到外来侵害时自然做出的应激反映,是调动潜能的一种自然能力。而我们的修法呢,是把这种能力,方法化、具体可操作化。大家不妨体会一下寒冷状态下的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就会知道文始道门的这些要求是多么的精妙了。
那位说,为啥不采用抱拳在胸的这种姿势呢?如图。原因很简单,这种姿势不适合修法入门者,容易造成没必要的紧张。这是到任督二脉导引阶段才能采取的姿势,咱们今后再具体详细阐述。
关于最最基础的“作功”方法,我们今天就先讲这么多。至于带脉以及其他经脉穴位的气息导引,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逐渐累加进去。就像学开车,先得学会调整座椅,逐步了解方向盘、离合、档位、刹车等等。一下说得太多,大家反而会顾此失彼,进步缓慢了。
下面咱们再说说,如何修行。
二,修行。
文始道门所说的“修行”,是专指“周行妥善”的行为修行,具体方法叫做“日行一善”。就是每天要刻意去做一件思虑周全的妥善的事儿,不要多,就一件就行,天长日久,自然就会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心理状态。不要说三思吧,最起码会瞬间过过脑子,类似于“日三省吾身”。
有人觉得这好像很简单,却不知却是很难很难,古往今来很多圣贤级的人物,都难以做到“周行妥善”。
武术里有一句俗语,叫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文始门儿也有一句话,叫做:修法不修行,到老一场空。
“周行妥善”是一种能力,需要慢慢锻炼,需要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不是你头脑一热就能形成的一种能力。这更是一种层次,逐渐提高的一种层次,一种修为。你今天觉得“妥善”的事儿,明天就变得不一定“妥善”了。
比如,以前我下楼经常顺带把邻居门口的垃圾袋纸箱子等垃圾捎下去,后来我发现纸箱子很可能是那些败家的爷们给扔出来的,而媳妇还打算留着卖钱呢。于是我就改成了只捎带那些垃圾袋儿,不再捎带那些纸箱子酒瓶子之类的了。有些人觉得,好事儿应该做彻底呀,其实有时候做彻底的好事儿,反而会变成坏事儿。所以,不能用统一规则去要求所有人的行为。
如果你有记日记的习惯,那就每天回忆记录一下,看看那件事儿做得比较“妥善”。如果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您睡觉前也可以简单回忆一下白天较为妥善的事儿。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
那么,为啥要周行妥善呢?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内心宁静。我们一般状态下体会不到这种“心安理得”内心宁静的重要,但随着“作功”层次的逐渐提高,这种“心安理得”的内心宁静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种“心安理得”的内心宁静更是我们健康长寿的无价良药。
我在视频的末尾有一句话: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人人都有人来疯的劲儿,所以,不管道家还是佛家,早期都主张多人在一起集体齐修共进。全真教的王重阳在创教之初,也是大力倡导多人一起修法,这样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共同精进。如果是独自修法,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激情万丈,克勤克俭。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得过且过,松懒懈怠,直至最终放弃,一事无成。
但很可惜,文始道门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三人不坐功”。也就是作功,不能有第三人在旁边。即便是夫妻两个一起坐功,孩子没睡,也是不允许的。即便是一个师傅带两个徒弟,仨人也不能一起坐功。这很可能是历史以来,文始一门人才凋零的原因吧。修法的人或许不少,但有毅力独自坚持到最后的恐怕就更少了。所谓“法不传六耳”,这或许也是道家历史上,同门师兄弟内斗较多的原因吧,比如苏秦张仪斗法,孙膑庞涓斗智等等,总觉得老师对你偏心,传给你的东西,没有传给我。西游记里,菩提祖师传孙悟空道法,也是秘密传授的。虽然我个人也觉得这是一种陋规,但又觉得古人既然这么做,自有他们的深意。
所幸,没有规定不能多人互相分享“周行妥善”的心得体会,因为这不算“作功”。所以咱们“智者正道”微信公众平台,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做“日行一善”。大家可以到那里,发帖子写日记,把自己每天觉得妥善的事儿,分享出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如果您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赞赏,这里还有打赏鼓励的功能。
还是那句话:真正的智者,是行为的智慧;真正的正道,是妥善之道。
你是不是个智者,你所行之道,是不是正道。或许在“日行一善”里,在众目睽睽下,能够得到答案。
另外,在修法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有什么感觉和体会,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能互相解答的,就互相解答。如果大家都解答不了,或者出现争议。管理员会整理大家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我也在群里,能够三言两语回答的,我就在群里直接回答了。不能简单回答的,我们会在节目里详细阐述的。但我给出的解答,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也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见,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
还有,一人难称百人意,如果对您的问题我疏忽了,您可以私信联系管理员,让他转述我。大家尽量不要私聊我,因为我的精力确实有限,不能逐个一一回答大家,如有不恭,大家见谅!下期节目见。